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草业学院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草业科学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教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自治区五大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学校秉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成效,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宣传展示草业学院在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院简介
学院源于1958年我国创建的第一个草原本科专业,是我国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80年草原专业从畜牧系分离,设立独立的草原系后,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需要分别在1999年和2016年与其他专业联合组建了生态环境学院和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2024年7月以草业科学专业和草学学科为核心,组建了草业学院。下设有草业科学、草业工程和植物学3个系。

草业学院学科发展历史
学院现有草学学科和生态学两个学科。其中,草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自治区一流拔尖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建设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和农艺与种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草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草业科学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2个本科专业以及自治区草业现代产业学院专项班,其中草业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在籍学生1131人,其中博士生81人、硕士生270人、本科生78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职教师69人,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讲师3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44人。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学名师1人和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神农青年英才”1人,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1人,“草原英才”10人,“321人才工程”人才5人,“511人才工程”人才1人;省部级创新团队8个。
学院建设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9个,包括国家级植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部属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还建有自治区野外观测站4个,教学科研基地4个以及草业科技小院1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草业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扎实学识、改革创新精神、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五强”建设标准,深入落实“七个有力”工作要求,围绕党建促科研、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
草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推行“三会一课”全程管理,组织各类型主题党日活动,并通过井冈山、大青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支部每年选派博士生小分队深入农村牧区,在导师指导下为草原草畜平衡、数字牧场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形成了党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二)科研带动创新,支部成效显著
支部书记韩国栋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积极推动牧区草原资源与家畜系统管理技术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获内蒙古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等多项荣誉。支部党员在科研上积极参与,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科研和实践中充分彰显。
(三)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创新推广“草原-家畜系统精准生产模式”,有效提升牧场生产效益,使家庭牧场减畜32%,家畜体重增重22%,净收入增长42%。支部通过“项目团队+牧户”等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工具,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带动牧区生产方式转型。


(四)创新创业扩大辐射力
支部成员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银奖,将“草畜优化管理模型”应用于牧区推广,培养农技人员350名,培训农牧民3000余人次,构建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担当,用党建引领科研,将党旗插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


二、本科教学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立足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学生培养的实际,发挥本学科的地域和科技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把课程建设成为高质量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
针对植物学类课程构建了“依托平台、虚实结合、多层教学”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将植物学类课程的“依托平台、虚实结合、重在参与”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模式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利用实验室资源、标本馆资源、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大数据平台,将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排序、总结、探索、实践,形成了植物学类课程“科教融合-虚实结合-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新理念,坚持科研与教学融合,通过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提升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开放式平台,扩大影响、发挥示范作用
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等硬件环境以外,“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2020年)、“基于检索系统和精细解剖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的鉴别”虚拟仿真实验(自治区及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2021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和NSII-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www.nsii.org.cn)及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子库 (scu.edu.cn)为开放式平台。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网、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教学网络和scu.edu.cn随时随地均可获。因此,通过提高教学平台共享资源质量和数量、经验交流会、师资培训和学生创新成果的展览等途径宣传,扩大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课程体系构建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我院国家级一流课程《草地保护学》采用了创新的“小草法GRASS”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新。通过深度融入绿色生态理念,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新时代草地保护学理论的认知高度与深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重塑,实现了教学角色的多元化转变,成功解决了传统教材中前沿性不足、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这一变革打破了课堂的沉默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显著提升了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了学生运用新时代草地保护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有力促进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的实施。通过两种模式驱动的系统化思政教育,我们成功推进了课程思政元素由碎片化向整体性发展的转变,实现了课程体系构建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升华了草学精神。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极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继续坚持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要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形成学院独特的质量文化和教学文化。
(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创新建设“教产学研用”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学院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启智增慧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系列教材是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填补了我国草业科学专业多个领域教材的空白。学院以教材建设为纽带,联合优势院校和优势队伍,多措并举保障教材的科学性、专业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教材建设为统领,打造“教产学研用”共同体的育人特色,培养“一专多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满足了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持续更新的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从课堂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作为我国原始创新的主渠道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为服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出力争光,在创新方面主动作为。草业学院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短板,理论教育和实践脱节的弱项,大学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依托草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筑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式”新模式,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构建多主体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从课堂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