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实践纪实】我院“琢玉成器”实践队社会实践团队展示

添加日期:2020-08-2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关闭

实践第一天早上7:30,大家集合来到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开始了玉米育种的工作。整片田地有70余亩,需要人工授粉进行育种大家跟随指导人员一起完成今天的任务——套白袋(在玉米雌蕊出来之前用白色纸袋套住,放止沾染其他花粉)。

首先,科研人员给我们介绍了授粉兜的使用方法。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例如前面的两个小兜是放现阶段所需要用到的纸袋,因为这样方便取用,可以增加工作效率。旁边的两个是储存大量纸袋的,一次性带够,以免来回跑浪费时间。中间的小袋需要放置标签和铅笔,及时对玉米进行标记。在套白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纸袋塞入叶鞘内,防止其被风刮走,而且还要选择适当的玉米进行套袋。太小的容易损坏玉米,太大的今天如果没看见没有及时套袋,那么明天花丝出来后就不能再套了,因为上面可能已经有花粉,这样就不能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所以在做这项工作时,大家都很细心。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大家了解到人工授粉的操作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地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实践第二天,在基地居住的同学,在科研人员还没来,就一早起来提前进地,来弥补昨天因为工作慢而导致落下的工作。今天科研人员教我们怎么使用红袋(一种红色的袋子,套在玉米的雄穗上,使其他花粉部分失活,为以后给雌穗授粉做准备)

套红袋时,如遇见较高的玉米应从中间捋长,否则容易掰折雄穗,导致花粉失活。套红袋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将雄穗全部装入红袋后,在折叠时,一定要折两次,而且要折紧,最后还要用曲别针别住袋口,尽最大的努力防止红袋被风吹走,而耽误工作进度。

今天的实践活动中,科研人员向我们明确指定了每个人要负责的两个区,在工作高峰期,每人每天必须完成任务,而且要尽快熟悉自己的区,记住哪里该授粉哪里该套袋。虽然任务艰巨,但琢玉成器队的队员们,不畏苦难,有决心把工作做好。

 

实践第三天,今天也是一大早就进地了。因为早上的太阳不是很热,我们干活的速度变快了。科研人员今天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授粉,将昨天红袋,经过抖动使花粉粒落在袋中然后套在雌穗上,进行人工授粉。

 自交授粉中,在取红袋时,一定要将红袋充分抖动,将袋外的其他玉米花粉抖掉,袋内的本株花粉充分抖入袋内,为授粉做好准备,最后再在红袋花粉聚集处折一个角,将花粉暂时储藏,以免一会授粉时散落在地。在将红袋套向玉米花丝时,一定要快、准,快速的将红袋套在玉米的花丝部位,然后将小角打开让花粉准确的落在花丝上,完成授粉工作。最后在授粉完成后,取一枚大头针,别在花苞位置处,防止被风刮掉。这样自交授粉工作就完美的完成了。

 今天的实践活动,我们学会了人工授粉,在授粉过程中,大家都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虽然一天的工作,让大家都很疲惫,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实践第四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给玉米进行单倍体诱导(利用人工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再从中选育自交系)可以大大缩短自交系选育年限,加快育种。

虽然今天的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们也学到了更多有关育种的知识,并且将本学期在线上授课的内容运用到了实践当中,感到非常充实。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寒假没能够进行社会实践,但是很幸运,我们在暑假遇到了这份特别的工作。不仅能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够学到其他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玉米的品种,以免诱导错误。然后先将雌穗从白袋中扽断(留3-4厘米),然后将诱导系玉米的花粉倒在雌穗中部,然后将白袋套回。最后写好吊牌挂在已经诱导过的玉米上。整个诱导过程一定要尽量的快,以防止空气中不可见的其他玉米花粉落到本株玉米的雌穗上,导致诱导失败。

 虽然今天的实践活动有些困难,但我们在工作中非常认真,所以完成的很出色。

实践第五天,今天我们的成果接受了检验,因为昨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深深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刮掉了许多之前套好的袋子,这场大风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工作质量,也对我们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考验。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套了一天的袋子都被吹掉,心里非常难过。但是这也教会了我们更好的套袋子,让我们知道了之前的方法有些不对。那在之后的工作里我们要更加认真,每一个袋子都要套的很结实。

这场不平凡的暴风雨让我们明白了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认真工作,将每一步都做的保质保量,这样才能经得起考验。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一些困难险阻。但是我们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

 

实践第六天,今天科研人员带领我们在地中辨认玉米品种,并细心讲解了每个品种的优劣,而且介绍了从不同地区引入品种适应性的好坏。原来我们种植的很多品种都是要销往南方的,我们的每一个品种都只种植二十株,而这二十株只挑选最好的那几株留下。这是我们第一次对我们的玉米有这么透彻的了解,虽然来这里才几天,但是和玉米朝夕相处,让我们觉得一个玉米的成长是这么的不容易,也对我们可以见到这么多品种的玉米而感到骄傲。

之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给玉米挂牌子,上面写的玉米的杂交品系,以便科研人员后续的研究。这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套袋子并不简单,因为这可能都是科研人员一辈子的心血。

 

实践最后一天,今天是我们在基地待的最后一天。大家出地例行检查结束后,就都回到了基地内部,开始帮助科研人员收拾屋子,整理纸袋。为期20天的实践活动结束了,这时大家心里都百感交集,虽然都累的不想再出地,可是我们都非常地不舍。

20天里,我们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各种生活,在地里的一丝不苟和出地时的幽默风趣。虽然常常在夜里四五点被冻醒,阿姨的饭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但是琢玉成器队的队员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我看到了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从最后一株玉米被授完粉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次弥足珍贵的实践活动就结束了。这20天让大家知道了育种工作在实际操作起来不止是在纸上谈兵,而是要在地里实战。即使规划得很完美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只有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将纸袋大小,类型分开整理好。

 临走前,大家纷纷与在基地坚守的科研人员道别。

 

 

Copyright © 1999-2016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邮编:010011   邮箱:cz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