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流动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添加日期:2024-06-1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关闭

一、生态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立足于我国北方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矿区退化生境植被恢复、植物谱系及多样性研究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学科于2003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设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实验系列4人。学科有“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国际草原大会连续委员会专家1人,美国草地管理杂志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国际事务专家1人,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理事1人,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理事长1人。学科拥有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赛罕乌拉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农业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实验室(培育)等10余个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正镶白旗等3个校内教学研究基地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大兴安岭根河森林生态系统教学实习基地等5个校外实践基地。与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广应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作为基础学科,生态学学科对我校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利工程、作物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和参加科技部重大基础调研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自治区重大专项3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承担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4项,累计总经费143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篇,出版教材和著作7部,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10项,登记成果1项。累计培养研究生75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57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同时,深入基层就业比例达到了53.8%,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就业的比例达74.5%。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落实,以及对学校相关学科的支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在落实党和国家北方生态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政策,以及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内蒙古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导师简介

生态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本校合作导师1人,外聘合作导师4人。

(一)本校合作导师

付和平,男,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啮齿动物生态与鼠害控制方面的研究。在草地保护与环境方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动物学报》《生态学报》《兽类学报》《草业学报》《动物学杂志》《植物保护学报》《草业科学》《中国草地学报》《Integrative Zoology》《Journal of Mammalogy》《Crop Protection》《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Ecology and Evolution》《Peer J》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动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动物学》和《动物学实验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草地保护学—草地啮齿动物学》和《草地保护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专著《中国典型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研究》《不同干扰和空间尺度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生态学及其优势种不育控制研究》等5部。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2020);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三等奖(2019);中国草业科技奖一等奖(2015);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4);入选内蒙古自治区“511人才工程计划”(201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联系方式:fuheping@126.com。

(二)外聘合作导师

1.胥晓

胥晓,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3年11月生,四川盐亭人。兼任四川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植物生产与自然环保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第一届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等部省级和其它课题16项。研究方向为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机制,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Tree Physiology、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Trees、Ecology and Evolution、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本领域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约12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核心论文63篇),撰写专著3部,参与完成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2009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2年入选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联系方式:xuxiao_cwnu@163.com。

2.张斌

张斌,男,汉族,无党派人士,博士,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979年9月生,祖籍辽宁康平县。兼任内蒙古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35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2011-2019年多次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01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工程一层次,201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2019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批“草原英才”。研究方向为动物系统进化、干旱区环境与动物演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媒介生物学与病原控制。联系方式:zhangbin@imnu.edu.cn。

3.廖文波

廖文波,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979年12月生,祖籍四川安区。现任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南野生动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进化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委员,Journal of Zoology副主编、Animal Biology编委、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编委。2009年于武汉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两栖动物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两栖动物的婚配制度、交配模式与精子竞争、两栖动物脑与能量器官的协同进化。主持国家级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13篇,其中高被引论文8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工作者称号、2019年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20年国际动物学会青年科学家称号。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联系方式:Liaobo_0_0@126.com。

4.周材权

周材权,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党员,教授二级,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生物学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院长。是四川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兼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兽类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生态与保护生物学,江河鱼类资源、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与修复(恢复)。主持国家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近五年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Avian Research、Mitochondrial DNA Part B、Frontiers in Genetics、Gene等发表论文7篇,出版专著10部。联系方式:drcqzhou@cwnu.edu.cn。

Copyright © 1999-2016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邮编:010011   邮箱:cz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