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草种质创新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自2017年成立以来,立足于内蒙古,坚持区域特色,服务地方经济,致力于为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和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拔尖学科-草学学科,结合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草地和牧草资源优势以及北方区位优势和多年来的历史积累和发展水平,从生物育种与草种质创新、牧草栽培与高效加工、草地碳汇与资源优化利用和草地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形成了目前基础雄厚、积累丰富、体系完善、团队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平台。实验室优化人才结构,将草地牧草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牧草栽培生理、饲草加工、草地碳汇、放牧管理、草地有害生物防治的微观生物学和宏观生物学结合起来,联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展草地、牧草等领域的大数据整合分析,凝练和集成现有科研项目和成果,提升平台科技服务能力,为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一流科研平台奠定基础,为国家“双碳”目标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科技需求提供基础理论,其优化重组必将对促进草学教育、科研、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瞄准国际草种质创新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林草兴则生态兴”的重要指示为契机,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和内蒙古草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特色,强化草种质创新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理论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引领草种质创新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内外发展科学前沿,为促进区域草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实验室根据草种质创新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沿,结合我区区域特色,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形成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育种与草种质创新;牧草栽培与高效加工;草地碳汇与资源优化利用;草地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实验室研究团队,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