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进展】我院师生在草原啮齿动物研究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

添加日期:2024-09-2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关闭

       2024年9月10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唯一研究单位独立完成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集团效应》(Group effects of desert rodent communities on plant seed)研究论文(论文编号:https://doi.org/10.1111/1749-4877.12897),在Wiley出版集团旗下国际动物学会会刊《Integrative Zoology》在线发表。(该刊为中科院分区一区)。我院李琳琳博士和李鑫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付和平教授和袁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动物介导的种子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和植物之间可以产生强烈的互惠关系。啮齿动物在此过程中扮演者两种角色,一种是植物种子的“捕食者”,一种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由于不同植物果实或种子在形态、营养和次生代谢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同一植物的种子被啮齿动物的利用模式也可能存在差异。当一种植物种子被啮齿动物传播时,种子质量和传播率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可以认为,理解这些相互作用需要群落层面的视角。荒漠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群落是否以植物种子为食物来源的同时,又进行了种子传播和扩散?

       本研究表明,在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分布的啮齿动物群落不仅以植物种子为食,而且体现出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集团效应”,分别为“选择互补效应”和“命运互补效应”。群落调查发现,主要物种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五趾跳鼠(Orientallactaga sibirica)和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当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结构不同时,群落对同一种植物种子利用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通过2种“集团效应”对分布在该区域的全部植物种子完成种子扩散,且该现象普遍存在。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由种子性状反差所导致的啮齿动物群落-种子相互关系中的复杂性,同时当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群落发生演替时,通过啮齿动物群落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集团效应,有利于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的共存,从而丰富该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这对人类干扰环境下荒漠生态系统植被近自然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意义至关重要。该研究是草业学院啮齿动物生态学和草原保护团队长期在阿拉善荒漠区坚持科研工作的成果之一。

图1. 不同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选择互补效应”

图2. 植物种子传播在不同啮齿动物群落中的“命运互补效应”

Copyright © 1999-2016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邮编:010011   邮箱:czynews@163.com